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查看内容

贵州省作家协会开展调研活动 各市州作协亮点纷呈

2016-9-28 10:59| 发布者: 杨振峰| 查看: 3661| 评论: 0|原作者: 赵旭

摘要: 8月29日至 9月23日,由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宏率队,省作协办公室、组联部、创研部负责人共同组成调研组,一行5人历时25天,就作协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如何“出作品、出人才”,如何建设作家队伍,如何 ...

8月29日至 9月23日,由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宏率队,省作协办公室、组联部、创研部负责人共同组成调研组,一行5人历时25天,就作协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如何“出作品、出人才”,如何建设作家队伍,如何维护作家权益等问题到全省9个市州及部分县区进行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省作协调研组认真听取各市州文联、作协主席、副主席、作家代表,以及部分县区文联、作协负责人的介绍和想法,对各市州作协在工作中的创新思路、工作亮点进行了收集、整理。

亮点一:遵义市文联、作协深入火热生活,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精神食粮”

近年来,遵义市扶贫攻坚战略、城市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涌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遵义市文联、作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善于发现的眼光,用多种形式组织作家紧跟时代节拍,到城市化建设第一线采风创作,出版报告文学《大风起兮——遵义新蒲新城崛起大纪实》,总结提炼当代遵义精神,滋养现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遵义、共筑中国梦的壮志豪情。汇川区文联、作协组织作家集辑出版报告文学《雁归来——遵义汇川返乡农民工创业一线报告》,真实反映了勤者发展、智者超越、志士腾飞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奋斗过程。遵义市的作家们将笔触延伸到社会发展的前沿,为遵义市建设留下了严肃认真的文字。中共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特别强调:“……《大风起兮》……这是我们当前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推动遵义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精神食粮。”

调研组赴遵义市作协调研

亮点二:从Q群到“文蔚水城”文学沙龙,水城县文联、作协打造“线上线下”文学交流创作互动模式

“文蔚水城”原是一个水城县文学爱好者QQ群,属于“水城文艺QQ群”内的“群中群”。水城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鹏翔发现群中很多文学爱好者在QQ群中发表了一些优秀的作品,于是组织创建了“水城文艺小群”,让这些作者在此进一步深入交流写作。群成员不定期在群内发布作品,相互提出批评意见,在水城县文学界形成了一定影响。2015年初,水城县政府拨付专项经费,由水城县文联牵头成立水城文艺沙龙和读书会,2015年4月,根据水城县的历史,将“水城文艺小群”更名为“文蔚水城”文艺沙龙。至此,水城县的文学交流创作逐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模式。

文蔚水城文艺沙龙制定了一整套运行机制。如加入沙龙需五人小组讨论批准,成员必须实名;周二、四晚上8点到11点开展集中讨论或群内授课,群成员自由参与;其余时间以创作作品为主要内容自由讨论;定期清理不发言、不提交作品、不参与活动的“三不”人员;号召群成员以推进、繁荣水城文艺事业发展,特别是壮大水城文脉为己任;加强文艺创作交流,鼓励群成员积极参与创作、研讨活动,互帮互促,共同提高。

文蔚水城文艺沙龙是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组织,在“线上”交流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面对面交流活动。每期活动的组织者采用自主报名、轮流作东的方式,成员按要求提交作品,并附写作缘由、思路、技法等相关介绍。在面对面交流中,相互提出批评意见。

文蔚水城文艺沙龙的文学爱好者分布在水城县的各单位、行业,并逐渐吸引到周边地区文学爱好者参与。水城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勇参加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小说创作研讨”“‘暖’同题作品研讨”等数次沙龙活动,贵阳、安顺、黔南、铜仁,以及六枝、盘县、钟山、六盘水师院、水钢、地矿作家协会、113地质队等的作家、文学爱好者纷纷参与沙龙活动。沙龙还把眼光延伸到大学,发现和培养了水城籍有创作潜力的在校大学生。

2015年4月至今,沙龙邀请了中国青年作家学会会长孟翔勇一行举办题为《对话:小说创作与欣赏》的文学讲座,并在水城成立了中国青年作家学会水城分会,建立了创作基地和作家村。举办了《路》《乡愁》《岸》《灯》《蚂蚁》等21期同题作品创作与研讨,共收到新作400余件计100余万字。成员张霞、王吉军(农民)等参加贵州省青年作家散文、散文诗笔会。成员尚远刚等15人加入了贵州省作家协会。部分沙龙作品在《民族文学》《散文选刊》《山花(B版)》《散文诗世界》《中国国土资源报》《贵州作家》《山东文学》《贵州日报》《厦门文学》《散文诗》《六盘水日报》《乌蒙新报》等纸刊、网络发表。

调研组赴六盘水市作协调研

亮点三:黔西南州作协开展“一带二”工作,团结老中青三代作家“一起往前冲”

为带动更多有潜力的文学爱好者致力于文学创作,推出更多的文学新人,黔西南州作协借助州内报纸、刊物、网站等平台推出文学新人作品,并要求州作协主席、副主席每年发现、指导1-2名文学创作者创作,推荐发表作品,加入省作协;每位常务理事每年发现、指导2名文学创作者创作,推荐发表作品,加入州作协。此项工作从2013年11月启动以来,黔西南州作协主席团、理事以包容的心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微信、微博、活动等)发现人才,推荐人才。80后、90后的青年文学创作者不断涌现,向省作协推荐会员26名,获批21名,吸收州作协会员45名,形成了黔西南州老中青作家“一起往前冲”的良好局面。

调研组赴黔西南州作协调研

调研组赴安龙县正在维修和修复的兴义府试院、安龙历史博物馆调研

亮点四:黔东南州作协创新性打造文学期刊,坚守《杉乡文学》阵地

黔东南州《杉乡文学》于1982年创刊,培养了两代黔东南州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在期刊改革后,黔东南州作协一直坚守《杉乡文学》阵地,在得到州委、州政府的支持后,以从书号的形式集辑出版,现已编辑出版7辑。

《杉乡文学》每年刊发300多位作家、作者的近400件文学作品,本土作家发稿量占80%。栏目设置“杉乡作家三人行”,以同题的形式邀请12位专栏作家,重点推介本土作家作品。为拓展《杉乡文学》的阵地空间,黔东南州作协在宣传部的支持下,将《杉乡文学》面向全州各区县进行征订,订阅量达2000多册,使稿源、发行、质量,以及阅读面得到了保障。针对各县作家、文学爱好者的特性,进行集中展示,目前已出版天柱、榕江、从江等三县作家专辑。

在广度的基础上,黔东南州作协还追求质量的高度。为进一步鼓励作家们关注本土,深入生活,创作具有时代性,反映本土民族文化和现实生活的优秀民族文学作品,设立《杉乡文学》年度小说奖,奖励年度在《杉乡文学》发表的具有本土元素的原创最佳小说。

调研组赴黔东南州作协调研

亮点五:铜仁市文联启动“1+X”文艺人才创帮带工作,发现新人,推出作品

2015年,铜仁市文联启动“1+X”文艺人才创帮带工作,采取“一名辅导教师带两名学员”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全市年轻文学人才进行帮带。铜仁市作协聘请11位骨干作家为辅导员,每位辅导员与两位具有潜力的年轻作者结成文学对子,实施创作传帮带,对他们进行具体全面的文学创作指导,提高学员的创作水平。通过以老带新,发现更多新人,推出更多作品。《梵净山》杂志开辟“文学1+X”专栏,同时刊登学员作品和辅导老师点评。两年来,学员作品分别在《山花》《朔方》《星星》《民族文学》等发表。其中,崔晓琳的短篇小说在《朔方》发表后被《长江文艺 好小说》转载。

调研组赴铜仁市作协调研

亮点六:毕节市作协打造“黔西北青年作家群”,80后、90后作家整装待发

《贵州日报》曾这样评价黔西北青年作家群:“承载着众多文化因子的黔西北80后、90后作家,人多、势众、力强,成为贵州同时代文学群体翘楚。”长期以来,毕节市文联、作协慧眼识才,让毕节市的这片土地上涌现出曹永、徐源、河东、冰木草、罗逢春、罗宵山、王纯亮、候泽俊、黄鹏、李金贵、雷越、罗运欢等具有一定创作潜力的文学新生力量。因为文学的缘故,在省作协、毕节市委、市政府、市文联的大力支持和鼎立相助下,曹永从一个乡村青年到毕节市文联的专业文学创作员;徐源则从纳雍县第二小学教师调到毕节市文联工作。

毕节市80后、90后作家的崛起让毕节市的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近年来,黔西北青年作家中有30余人加入贵州省作协,曹永成为贵州省作协最年轻的理事,并经省作协推荐参加了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习。40余人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山花》等刊物发表作品。他们的作品展露出浓厚的生活基础,透见乌蒙地区特殊的人文气息和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为给这一群体提供更多的创作源泉和平台,毕节市文联、作协多次召开研讨会和主题笔会,并协商在《贵州日报》整版推出黔西北80后诗歌专辑,在《高原》文学双月刊以专辑形式整体推出24位黔西北青年作家作品,还邀请批评家撰写相关评论在媒体刊载。

调研组赴毕节市作协调研

亮点七:安顺开展双阅读活动11年,覆盖113万人次

“双阅读”是由家长和孩子、单位与职工、社区与家庭、学校与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等构成的互动、结对阅读方式。“双阅读”2005年从第一幼儿园家长阅读沙龙启程,到如今已有11年。阅读人次从每年5万上升到13万。2015年度阅读分享达50场次。有3000人次志愿者参与年度陪伴阅读活动中。为做好此项活动,2015年,安顺阅读分享先后与毕节、遵义等地阅读活动机构进行交流,在安顺部分县(区)开展阅读分享。并联合安顺新华书店、安顺行知书社、安顺新知图书加入此项活动。活动中,收到1万余份读后感。


调研组参观安顺文庙,并与安顺作家座谈

亮点八:黔南州探索发展网络文学,弘扬正能量,树立榜样标杆

网络文学走过十个年头,正在走向第二个十年。黔南州作协将网络文学作为纯文学的补充,在纯文学的阅读群体减缩的当代社会,以网络文学传播正能量,主动积极发现、培养有潜力的创作苗子,并给以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一是黔南州作协主席团专门召开会议,就网络文学、网络作家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定一名副主席主抓网络文学工作,对黔南籍网络作家做好在册登记。二是对已知的黔南籍网络作家,黔南州作协在严格审核后,对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将其吸收为州作协会员,推荐到省作协、中国作协。三是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即由成熟的网络作家去发现、带动新的网络作家,不断壮大网络作家队伍。四是州作协主席团将扶持网络作家创作纳入工作计划,积极引导网络作家在创作上做到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等方面的结合,当好社会发展的宣传员。五是组织网络作家到当地大、中、小学校开展网络文学知识讲座,为网络作家走向社会搭建平台和做好服务。六是借鉴网络文学创作的特殊性,思考传统文学创作的产业化道路,并倡导广大传统作家与网络作家互动,力争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文学合力。

目前,黔南州登记在册的网络作家近10人。其中,段存东(晴了)、朱双艺个人网络小说创作分别突破1000万字,并与腾讯网站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朱双艺的《民国鬼案录》还获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扶持。余佳彦、郑飞飞等一批80后、90后网络作家也崭露头角。

调研组赴黔南州作协调研

亮点九:贵阳市作协开拓创作资源,组织会员换位采风,“学会讲别人的故事”

生活的同质化使作家的洞察力、敏锐度减弱,为激发作家的创作热情,丰富作家的创作资源,贵阳市作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全国一线作家来筑讲座,积极与周边市州作协合作,组织贵阳作家与周边市州作家共同采风创作。作家们在车上交流,在山巅畅想,在农家吟诵……在碰撞和交流中,作家们进入自己以外的世界,对生活有了新的发现,创作灵感活跃,激情饱满,作品频现《人民文学》《贵州日报》《艺文四季》等刊物。

调研组赴贵阳市作协调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谌贻琴会见文代会作代会代表
  • 贵州省第五届乌江文学奖在思南县举行颁
  • 贵州省作家协会开展调研活动 各市州作
  • 省作协召开六届五次理事会
  • 贵州省作家协会 举行单设揭牌仪式

图文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