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里河沙坪垭口这段路最为险峻,被称作整条‘册三公路’的咽喉工程。” “当年的修路工人,用麻绳捆在身上当安全绳,拿着钢钎去 打炮眼,非常危险。” “1958年底,经过日夜奋战,‘册三公路’罗平段建成通车,成了当时平塘县唯一通汽车的公路。” …… 采风团参观“册三”公路平里河沙坪垭口摩崖 7月27日上午,“名家 书写贵州交通”采风创作活动南线团队踏上了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经过勘察设计的公路——“册三”公路平里河沙坪垭口路段。 这条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公路,西起贵州册亨,途径罗甸、平塘、独山、从江,东至广西三江,全长700余公里。被称为“平里河沙坪垭口”的地方,是全线最为艰险的一段,整段悬挂在半山腰,穿越在悬崖峭壁与深沟河谷之间。 20世纪50年代“册三”公路修建时艰苦景象(资料图) 为了纪念通车和施工艰巨,筑路工人们在道路山体上留下了“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踏碎了云朵、踢到了山尖、不管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34个大字,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筑路工人战天斗地的豪迈自信和誓把天堑变通途的勇气决心。 “公路虽在贵州南端,但却和著名的川藏公路紧紧相连。‘册三公路’的修建者,就是当年修建‘川藏公路’的建设者们。”据都匀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吕志云介绍,在缺乏工程机械的当时,修路完全靠人工腰系麻绳,手握钢钎大锤,在石壁上叮当作响的打炮眼的场景。如今在沙坪垭口的岩壁上,还留存很多当年钢钎打炮眼的印迹。 新改扩建的“册三公路” 如今,新改扩建的“册三公路”在当年的道路遗址旁,将原来的泥结碎石路面升级为二级沥青公路,为平里河两岸的百姓,带来了更为便捷、安全的交通道路。 上海青年报社《生活周刊》主编陈仓 “这两天,一路行走,桥梁、道路,把印象中重峦叠嶂的贵州全都打破,没有阻碍、没有崎岖,就是‘平’的。”在上海青年报社《生活周刊》主编陈仓看来,低调踏实的贵州人把路扛在肩上,把大山扛在肩上,正如摩崖石刻上《筑路歌》里写的那样,扛起大道上青天,让人十分感动。 中午时分,行至安顺市郊区沪昆高速K1951公里处的龙宫服务区,这里距离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宫风景区14公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28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龙宫服务区肩负着为大量过往司乘人员服务的重担。 采风团参观龙宫服务区 “在龙宫服务区,旅客能够感受的不再只是自助餐+便利店+卫生间。”龙宫服务区区长卢炜介绍,龙宫新型服务区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在常规商超、餐饮、充电桩、加油站等业态的基础上,地方特色和连锁品牌引入,少数民族蜡染、特色水果等助农产品的融入,以及可以观赏周边坝陵河大桥360°全景、滴水潭瀑布、关岭石化群公园等景象的VR系统、车位显示分区引导及人流车流统计系统等智能、智慧化建设,让过往司乘人员乐意在此歇脚,附近居民也喜欢来逛街、购物。 旅客在服务区购买乡村振兴农特产品 盛夏七月,黄果树石头寨“四好”农村路两旁迎客的行道树和四季花格外引人注目。 采风团了解“四好”农村路建设 黄果树石头寨“四好”农村路X490县道安庄坡至革佬坟公路黄果树段,是黄果树旅游区南部片区安庄坡村、大山新村、石头寨村、翁寨村、把路村六个村寨的主要通道。 从昔日乡村泥路,到如今两旁绿树林立的崭新泊油路,不仅解决了沿途乡镇村民的出行环境,也连接了黄果树景区与石头寨景区,以路串景,完善美丽农村交通路网。 草木林立、路面平滑的“四好”农村路 更为惬意的是,漫步在道路上,还可将黄果树大瀑布的壮观之景尽收眼底。 山西文学院专业作家、一级作家闫文盛 “旺盛的生态植被、平滑的山林道路,完全一幅‘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景象。”在初次来到贵州的山西文学院专业作家、一级作家闫文盛看来,道路的建设,把纵深的贵州,链接成了一个“平面”的贵州,贵州是“平”的,体现在被一条条道路打破的时空限制。 |
2月3日,贵州省作家协会六届十次主席团会议、四次理事会议在贵阳
7月30日,建党百年贵州文学研讨座谈会在修文县龙冈书院举行,省
近日,根据中国作协关于“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
根据中国作协关于“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
贵州省作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暨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