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触记录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为旅游产业化鼓与呼。6月23日至24日,“作家+旅游产业化”——百名作家走进乡村旅游重点村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仪式在贵州省雷山县白岩村举行。19名作家聚焦乡村振兴和旅游产业化,走进田间地头、村民家中、文化广场、产业基地等,感受农村发展新面貌,为文学创作积累素材。 ![]() 采风团走在田间地头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贵州省作协深入实施“作家+”工程,文学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 和村民交谈 本次采风地为贵州白岩村和格头村。白岩村通过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精品民宿示范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获得“产业扶贫、最美乡村”等荣誉。格头村有“秃杉之乡”的美誉,是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动植物种类资源最为丰富村寨之一,村内有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片秃杉林。 “老乡,稻花鱼都卖到哪儿去了?” “民宿有什么‘秘诀’吸引游客?” “秃杉和苗族有着怎样的关系?” …… 冒热气、有露珠的作品该从哪儿来? 看乡风、聊产业、谈变化……每到一地,采风团通过询问党建工作、先进事迹、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情况,了解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挖掘富美乡村背后的故事。 “乡村振兴为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供了广阔舞台,更是创作精品的好机遇。贵州省作协在实施‘作家+’工程中,把书写旅游产业化作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贵州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黄昌祥说,乡村是文学创作的“富矿”,用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是作家应有的自觉意识。我们应用手中的笔去记录鲜活的、典型的事迹,去书写伟大实践中的精彩故事,创作出更多讴歌新时代贵州精神的精品力作,让文学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 ![]() 采风地白岩村 ![]() 采风地格头村 乡村振兴,文学“在场”。采风团成员用脚步丈量着那山、那水、那人的精神内涵,汲取和沉淀着创作灵感。 “我的作品想反映和找寻美丽乡村蝶变的内生动力。”采风团成员张兴说,乡村振兴是作家改文风的好机会,而乡村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最能体现时代之变,我认为应从人的视角去书写乡村今昔对比,看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之变。 ![]() 与苗族同胞刺绣 采风团成员黄秀福说,两天的采风,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创作一篇散文讲述村民在乡村振兴中向上的精神面貌。”他告诉记者,为乡村书写是作家的责任和使命,乡村之美在村民的精神状态、产业发展、文化风貌中,有高度和温度的作品是从“泥土”中长出。 ![]() 走进村落 “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诗歌不能缺席。”采风团成员姚瑶说,乡村是诗歌创作的沃土,在这里,不只有美景,还有新的梦想、未来。作为一名作家,脚下有泥,眼里有光,文字才会有生命,才会写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 采风结束后,作家们与苗族同胞共同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活动期间,采风团成员创作了《白岩月光曲》等作品。下一步,采风团成员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创作出以“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化”为主题,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 |
2月3日,贵州省作家协会六届十次主席团会议、四次理事会议在贵阳
7月30日,建党百年贵州文学研讨座谈会在修文县龙冈书院举行,省
近日,根据中国作协关于“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
根据中国作协关于“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
贵州省作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暨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会议